Skip to content
  • 主页
  • 新闻中心
  • 产品介绍
    • Visual DMIS 测量软件
    • Visual DMIS Gears 齿轮测量模块
    • Visual DMIS Worm 蜗杆测量模块
    • Visual DMIS Blade 叶片测量模块
    • Visual DMIS Pipe 管道测量模块
    • Visual DMIS Edu 教学软件模块
    • Visual DMIS SPC 统计分析模块
    • Visual DMIS NET 网络模块
    • Visual DMIS Automation 自动化接口
  • 知识库
    • 帮助中心
    • 常见问题
  • 关于我们
  • 主页
  • 新闻中心
  • 产品介绍
  • 知识库
  • 关于我们
西安菲奥德软件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 主页
  • 新闻中心
  • 产品介绍
    • Visual DMIS 测量软件
    • Visual DMIS Gears 齿轮测量模块
    • Visual DMIS Worm 蜗杆测量模块
    • Visual DMIS Blade 叶片测量模块
    • Visual DMIS Pipe 管道测量模块
    • Visual DMIS Edu 教学软件模块
    • Visual DMIS SPC 统计分析模块
    • Visual DMIS NET 网络模块
    • Visual DMIS Automation 自动化接口
  • 知识库
    • 帮助中心
    • 常见问题
  • 关于我们
西安菲奥德软件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基础知识学习

  • 前言
  • 概述
  • A.1 软件功能
  • A2.软件对计算机的配置需求
  • A.3 软件安装
  • A.4 说明
  • A.5开机操作流程

第一章 测量界面说明

  • 概述
  • 1.1. 测量界面概述
  • 1.2.系统主菜单
  • 1.3.主工具条
  • 1.4.综合显示窗口
  • 1.5.数据库区
  • 1.6. 系统状态1区
  • 1.7. 系统状态2区
  • 1.8.DMIS程序区

第二章 测头组装与应用

  • 前言
  • 2.1.测头组装
  • 2.2.定义测头
  • 2.3. 测头安装校验 
  • 2.4.校验测头
  • 2.5.测头数据库右键菜单
  • 2.6.测头测量参数设置
  • 2.7.RTP20校验
  • 2.8. 更换架定位
  • 2.9.批量定义测头

第三章 元素测量

  • 3.1. 元素种类
  • 3.2.元素测量界面共性部分
  • 3.3.各种元素测量界面
  • 3.3.1.点元素  
  • 3.3.2. 边界点元素
  • 3.3.3. 线元素 
  • 3.3.4. 面元素  
  • 3.3.5.圆元素
  • 3.3.6. 圆柱元素 
  • 3.3.7.圆锥元素
  • 3.3.8.球元素
  • 3.3.9.椭圆元素
  • 3.3.10.圆弧元素
  • 3.3.11.键槽元素
  • 3.3.12.多边形元素
  • 3.3.13.平行面元素
  • 3.3.14.曲线元素
  • 3.3.15.曲面元素
  • 3.4. 如何进行元素测量

第四章 元素构造

  • 概述
  • 4.1.构造功能界面介绍
  • 4.2.具体的构造功能
  • 4.2.1.投影
  • 4.2.2.相交
  • 4.2.3.中分
  • 4.2.4.拟合
  • 4.2.5.相切
  • 4.2.6.提取
  • 4.2.7.平行
  • 4.2.8.垂直
  • 4.2.9.移动
  • 4.2.10.偏移平面
  • 4.2.11 镜像
  • 4.2.12.旋转
  • 4.2.13. 阵列
  • 4.2.14.元素转换
  • 4.2.15.元素端点
  • 4.3.如何进行元素构造

第五章 坐标系

  • 5.1. 3-2-1 建立坐标系
  • 5.2.平移坐标系
  • 5.3.旋转坐标系
  • 5.4.两点偏移坐标系
  • 5.5.三点偏移坐标系
  • 5.6.拟合坐标系
  • 5.7.合并坐标系
  • 5.8.参考点坐标系(RPS)
  • 5.9.管道坐标系
  • 5.10.坐标系定位
  • 5.11.坐标系的创建过程

第六章 公差评定

  • 概述
  • 6.1.距离
  • 6.2.夹角
  • 6.3.平行度
  • 6.4.垂直度
  • 6.5.倾斜度
  • 6.6.直线度
  • 6.7.平面度
  • 6.8.圆度
  • 6.9.圆柱度
  • 6.10.半径
  • 6.11.直径
  • 6.12.锥角
  • 6.13.坐标系公差
  • 6.14.圆跳动
  • 6.15.全跳动
  • 6.16. 同轴度(同心度)
  • 6.17.对称度
  • 6.18.宽度(长度)
  • 6.19.位置度
  • 6.20.点轮廓度
  • 6.21.线轮廓度
  • 6.22.面轮廓度
  • 6.23.如何进行公差评定

第七章 报告输出

  • 7.1.报告输出
  • 7.2.报告工具条

第八章 DMIS 自学习功能应用

  • 概述
  • 8.1. DMIS程序编辑工具条
  • 8.2.测量程序
  • 8.3.程序运行、调试工具条
  • 8.4.右键菜单
  • 首页
  • 文档中心
  • 2.6.测头测量参数设置

2.6.测头测量参数设置

图标:

机器运行时的测量参数由此处进行设置,点击按钮

,弹出如下参数设置窗口,如图2-18所示,具体参数的含义解释如下:

图2-18

图2-19

■逼近距离:指测针的红宝石球心从测量点的位置,沿测量点的法向方向偏移的距离,即测量点到接近定位点的距离。在接近定位点之前,机器移动以移动速度快速移动,在接近定位点之后以测量速度移动,接近测量点位置,图2-19中红色单向箭头为逼近方向,长度表示逼近距离。

■回退距离:指测针的红宝石球心从测量点的位置沿测量点的法向方向离开的距离,即测量点到回退定位点的距离。在到达回退定位点之前,机器移动以回退速度快速移动,在到达回退定位点之后以移动速度快速移动到下一个逼近定位点,或停在当前测量点的回退定位点位置,图2-19中黄色单向箭头为回退方向,长度表示逼近距离。

■搜索距离:指测针的红宝石球心从测量点的位置沿测量点的法向方向的反方向偏移的距离,在到达测量点以后,如果没有和被测量工件接触上,机器会继续以测量速度沿着测量点的法向方向的反方向移动,直至接触到工件或已到达搜索距离为止,机器会自动回退或是停止移动。图2-19中粉色单向箭头为搜索方向,长度表示搜索距离。

■探测深度:对于二维元素而言,选取的理论元素位置可能无法直接测量,例如:圆。当在数模上圆孔的口部选择了一个圆,而在口部位置是无法进行直接测量的,需要在孔里面的位置进行测量,这时如果使用自动模式测量这个圆,则需要指定探测深度。探测深度是指从被测元素的理论位置沿其法向方向的反方向,到实际测量元素位置的距离。图2-19中蓝色双向箭头的长度表示探测深度,黄色圆代表理论元素,紫色圆代表实测元素。

■测量高度:对于二维元素,使用自动测量方式或生成程序模式的路径时,此元素测量的开始位置从高于此元素矢量方向、偏移量为测量高度的位置产生Goto点开始走位,减少碰撞的可能性。使用安全平面与测量高度没有矛盾,特别是在测量侧面的元素时,更加方便,不用更换安全平面就能完成测量。

■采样半径:使用程序“自动模式”中“相对测量”功能中的“向量创建”测量功能时,被测元素的端面在什么位置测量,受此参数控制,也就是理论元素在其轮廓法向的偏移值,如对于Ø20的内圆,当使用相对测量方法测量此圆时,以此圆为基准,在径向方向偏移0.5mm在此圆的端面上采点。

■参照元素:用于机器在自动模式运行时的安全运行设置,一般为平面(又称安全平面),也可以使用坐标原点和坐标轴方向来控制,可以为理论元素,也可以是实际元素,如图2-20:

图2-20

■逃离距离:用于机器在自动模式运行时的安全运行设置,该距离指以参照元素为基准,机器在其法向方向运动的最远距离。图2-16中绿色双向箭头的长度表示逃离距离。

■扫描高度:指触发式扫描时测头相距接触面的回退距离,接触式扫描不受此参数限制。

■扫描深度:指触发式扫描时测头相距接触面的搜索距离,接触式扫描不受此参数限制。

■扫描步距:指扫描时两个测量点之间的距离。

■扫描间距:指触发扫描时触发测量点之间的距离。

2.5.测头数据库右键菜单2.7.RTP20校验

插入或编辑链接

输入目标 URL

或链接到站点中的内容

    未指定搜索条件。自动显示最近发布条目。 搜索或使用上下方向键来选择一项。

      通知